2024 年中国汉服行业发展报告
< 返回
2025-10-14 16:04:12

B站视频密码设置.png

一、行业总览:规模与活力双升

  1. 市场规模突破增长

2024 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达 168.8 亿元,较上年实现稳健增长;全年汉服总产量约 1280 万件,同比增幅 18.6%,展现强劲供给能力。中高端产品占比显著提升,800 元以上高端定制汉服产量占比达 19.3%,300-800 元中端产品占比 38.2%,产品结构持续优化。

  1. 市场主体快速扩容

全国汉服生产企业数量超 2300 家,较 2023 年增长 14.3%,其中注册资金 500 万元以上的品牌企业占比 34.7%。同时,汉服相关社团数量突破 1500 个,同比增长 18%,高校社团占比超 60%,成为文化传播核心力量。

二、产业链分析:全链条协同升级

(一)上游:面料与辅料供给优化

  • 面料结构分层明显:2024 年丝绸产量 8.6 万吨,其中 12.3% 用于汉服制作;棉麻面料 340 万吨,7.8% 流向汉服产业;化纤面料因成本优势,在中低端市场占比超 60%。

  • 辅料市场同步增长:全国刺绣制品市场规模 28.4 亿元,汉服相关订单占比 15.6%,预计 2025 年该占比将升至 17.3%,盘扣、织带等传统辅料需求随定制化趋势扩大。

(二)中游:生产与设计能力提升

  1. 产业集群效应显著:浙江、江苏、广东、山东四省汉服产量合计占全国 75.8%,其中浙江以 380 万件(29.7%)居首,形成杭州、苏州、广州为核心的制造基地。

  2. 企业分化加剧:年产量超 10 万件的头部企业达 86 家,占比 3.7%,而 96.3% 的企业年产量不足 10 万件,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。

(三)下游:渠道与场景多元拓展

  1. 销售渠道线上主导:线上销售占比 78.4%,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三大平台合计占比 65.2%;线下门店达 4800 家,二线城市占比 43.8%,成为体验式消费核心载体。

  2. 跨界融合成新引擎

  • 文旅领域:全国 147 个古风景区推出汉服体验项目,西安大唐不夜城 40% 游客参与换装,人均消费 280 元;

  • 内容领域:47 部汉服相关影视作品、23 款汉服主题游戏皮肤带动 IP 衍生消费,游戏皮肤销售额超 8.7 亿元;

  • 服务领域:汉服租赁市场规模 15.2 亿元,租赁人次超 800 万,60% 订单来自景区与摄影基地。

三、消费与文化传播:群体扩容与场景深化

  1. 消费场景日常化:消费需求从传统节庆、旅游延伸至日常穿搭、社交活动,推动汉服渗透率持续提高。

  2. 文化传播场景丰富:2024 年全国举办汉服主题活动超 800 场,参与人次破 300 万;“中华华服日” 等官方活动与民间社团联动,加速文化普及。

四、区域发展:集群与特色并存

  1. 生产集群:江浙两省聚集超 400 家汉服相关企业,占全国 33%,依托纺织产业基础形成供应链优势。

  2. 文旅特色区:洛阳市汉服企业达 127 家,总产值 18.4 亿元,同比增长 31.2%,成为区域特色产业标杆。

五、挑战与趋势展望

(一)现存挑战

  1. 中小品牌设计能力薄弱,同质化竞争加剧;

  2. 高端面料依赖进口,部分非遗工艺传承人才短缺;

  3. 租赁市场标准化不足,服务质量参差不齐。

(二)发展趋势

  1. 品质升级:定制化需求推动企业自建面料研发基地,DRM 加密、智能 sizing 等技术加速应用;

  2. 生态完善:上游面料与中游品牌定制化合作比例将达 47%,形成 “内容 - 产品 - 消费” 闭环;

  3. 市场扩容:预计 2027 年市场规模将达 241.8 亿元,下沉市场与男性消费群体成为新增长极。

六、结论

2024 年汉服行业进入 “结构化升级” 阶段,在政策支持与文化自信驱动下,产业链从 “规模扩张” 向 “质量提升” 转型。中高端产品、体验式消费与跨界融合成为核心增长点,未来需通过技术创新、标准建设与文化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数据来源: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、搜狐网、人民网四川频道等公开资料整理(2025)



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